"對面的朋友,樓上的朋友,昨天沒做核酸,請盡快做核酸,我在這里等著你!"連日來,龍崗區平湖街道鳳凰社區的街頭巷尾,不時響起這樣的吆喝聲。
為守好防疫關口,落實應檢盡檢政策,疫情期間鳳凰社區黨委委員劉冬靈充當起了社區的"流動大喇叭"。他每天6:00就要出門,凌晨才回到家。白天在人流攢動的商業街、地鐵口,晚上在小區、廣場,無論他走到哪里手里都有一個大喇叭,不停歇地號召居民下來做核酸,宣傳疫情防控政策。
"用錄音的方式,總是一樣的聲調口音,人們聽了容易枯燥,效果不好。"劉冬靈只好親自上陣,提著手中的大喇叭走街串巷,將疫情防控知識及檢測點位置及時告知居民。他性格幽默、言談風趣,在普通話之外還用粵語喊話,讓群眾更容易聽得懂、聽得進。
"一看到你,就知道核酸要開始了!"雙擁街地鐵站出口的一位商家說。久而久之附近居民都已認識了他,記住了他獨特的口音,聽到他的吆喝聲就會主動下去做核酸了。甚至有居民表示一刻沒聽到他的聲音都很想念,打趣地向他說道"一日不聽,如隔三秋。"
劉冬靈的父親在1月5日生病入院,兩天后突發的疫情一下子打斷了他想多照顧老人家的想法,來不及悉心照顧生病的父親,他不得不每天奮戰在核酸檢測一線。
一日,劉冬靈回到家后半夜突發腎痛,一夜輾轉未眠,第二天仍然堅守崗位,事后同事才知道他那天因為疼痛一夜未睡。"疫情當前,誰都有自己的難處,有困難只能自己先克服。"劉冬靈的一句話道出了抗疫一線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。